近日,PCCM科规建-专病照护能力提升项目慢阻肺病专病全国巡讲在兰州举行。会上,《PCCM3.0慢阻肺病专病规建标准》正式发布。国内众多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议领域热点,探讨发展趋势,共同推动我国慢阻肺病诊疗水平再迈新台阶。重庆松山医院慢性呼吸疾病管理与康复中心负责人马千里教授受邀作专题演讲。
\n\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主要死因,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的重点防治疾病。由于认知程度低、诊疗欠规范、人才缺口大,慢阻肺病的防治和诊疗已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n\n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荣昌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在各位专家的支持下,慢阻肺病专病的全流程管理已日臻完善、规范。希望借力“PCCM科规建-专病照护能力提升项目”,让我国的慢阻肺病临床诊疗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造福更多患者。
\n\n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冉丕鑫教授在致辞时表示,专病照护是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如何提升专病照护能力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挑战。
\n本次大会分为“规范诊疗,助力学科发展”“聚焦指南更新,探索治疗新选择”两大环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孙永昌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文富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赵建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玮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则广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结合自身经历各抒己见,为与会者带来了新的启示,受益匪浅。
\n\n作为PCCM3.0慢阻肺病专病规建标准制定的参与专家,重庆松山医院慢性呼吸疾病管理与康复中心负责人马千里教授认为,慢阻肺病发病机制复杂,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气道炎症,嗜酸粒性细胞是介导2型炎症性疾病的主要免疫细胞之一,IL-4和IL-13是驱动2型炎症的关键和核心细胞因子。
\n马千里教授指出,GOLD指南虽尚未定义伴有2型炎症的慢阻肺病,但参考哮喘相关指南,EOS、FeNO等可作为识别2型炎症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数据显示,慢阻肺病患者中,伴有2型炎症的慢阻肺病患者占比较高,且其急性加重率更高,再入院风险也显著增加,而如何更好地实现个体化治疗或可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n重庆松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医院重点学科,是重庆市唯一中国咳嗽联盟单位、支气管扩张症联盟单位、重庆两江新区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呼吸内科质控中心挂牌单位,荣获2022年“中国品牌医师团队”称号。科室业务骨干由三甲医院专家团队组成,学科在呼吸系统(肺)疑难及危重症的诊治,尤其在慢阻肺、哮喘、疑难危重肺部感染、疑难慢性咳嗽、肺小结节的早期诊断、过敏性疾病个体化生物免疫治疗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n马千里教授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工作组成员,重庆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生理与肺功能学组组长;是编写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的核心专家,并参与肺功能检查系列指南的制订;2019年代表国家疾控中心参加“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宁化点)的现场督导,从2015年开始作为“全国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万里行”重庆培训中心负责人和授课专家,在重庆市主城区以及秀山、奉节等12个区县开展了20余场肺功能培训,在慢阻肺、哮喘、肺功能规范化检查等领域有较高的造诣。(资讯)
\n原标题:重庆松山医院马千里教授受邀参加慢阻肺病专病照护能力提升项目全国巡讲